工业4.0智能制造赋能新能源汽车成效显著

109
1970-01-01 08:00:00
       当前,随着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的融入,汽车产业发生巨大变化,整车和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加速向集成化、柔性化转变,汽车制造生态不断重构。

  在过去工业1.0、工业2.0、工业3.0时代,汽车工业的皇冠明珠被美国福特的流水线、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摘得。工业4.0时代,中国迎头赶上,并有望引领全球趋势。

  在最新公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中,赛力斯(78.400, -4.56, -5.50%)汽车上榜。赛力斯智慧工厂凭借生产环节设备、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及超过3000台的机器人(11.170, 0.05, 0.45%)协同,使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到100%。加之率先实现投产的9000T压铸机,用智能制造擦亮“重庆造”的招牌。

  无独有偶,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日前入选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灯塔网络”,成为全球仅此一座的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入选评语显示,埃安工厂部署了40多项工业4.0范例,提供了10万多种个性化选装方案,25种车色定制化混线生产,实现“研-产-供-销”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并接近零缺陷。

  结合赛力斯和广汽埃安终端产销量的持续走高可以看出,工业4.0智能制造赋能新能源汽车成效显著。未来,工厂制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竞争力和产品质量。

  目前,工业4.0智能制造赋能新能源汽车的困难和挑战源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复杂性和互通难度。首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复杂,国际化程度高,涉及国别和行业众多。工业信息化需要具备不同行业共性技术和知识经验,跨国家、跨行业、多类型异构标识互通难度大,加大了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信息化平台建设难度。其次,新能源汽车领域行业集中度较差,企业体量不一,这就导致想满足不同中小企业特定工业场景需求,为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实施难度较大。

  笔者认为,接下来,提升工业4.0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融合应用水平,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赋能方法指引。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有关部门继续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和总结工业4.0赋能机理与路径,并形成方法指南,用以建立和完善重点场景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清单。

  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工业4.0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是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的重要方向,是双向赋能、长效合作的发展过程。应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加快培育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

  三是鼓励企业深化国际合作。在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领域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化国际供应链体系。统筹产业、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