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业园?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园区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根据统计,2023年1—10月份,全市新开工京津冀区域项目150个,同福大健康食品城、蓝田农发冷链物流产业园、酷美健身器材大健康装备制造平台等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在今天,如果介绍德州,往往会提到两个词:“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大家习惯以此形容德州便捷的交通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德州是山东的“北大门”,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山东地级市。从2015年德州纳入京津冀规划,“一区四基地”正式确立,2016年支持德州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21年11月,《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经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定位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再到2022年,山东省政府出台20条“硬核”政策支持德州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同期,国家发改委专文批复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9个事项,这些都让德州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
德州作为山东唯一纳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城市,敞开怀抱,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招商引资屡结硕果、优质项目纷纷落户,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各项便民措施稳步推进中。
持续扩大“京津鲁冀”政务服务通办圈。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搭建“鲁冀津”政务服务通办圈,签订《鲁冀津三地(33县市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框架协议》,推出涵盖企业登记、商标注册等领域的34个通办事项;2023年10月,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天津市红桥区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德州已与京津冀鲁41地建立通办合作,办理各类事项5万余件。
随着创新创业浪潮的持续高涨,以及城市创新经济的发展对产业园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历了以生产要素需求推动的1.0阶段、以服务要素需求推动的2.0阶段、以科技创新要素需求推动的3.0阶段后,国内的产业园区纷纷向着以城市功能要素聚合的4.0阶段发展,产业园区目前已成为了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产业园区4.0模式的实质就是——基于“天、地、人”战略的产城融合。
“天、地、人”的战略是园区4.0时代的具象模型,“天”是在云端,汇聚了资金、商流、物流、人才,构建了资源平台,发展虚拟经济;“人”是用于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地”战略的实施,并且反作用于虚拟经济。
走在时代的前沿 全力发展4.0产业园
传统产业园区的功能和运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九通一平”的时代已经过去,产业园区的发展进入4.0的城市化发展和智慧运营阶段,呈现社会化、数字化和生态化“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趋势。应对新的政策环境,如何抓住核心竞争力,完成自我升级和迭代,将成为摆在所有园区运营主体面前的现实问题。
实际上,产业园4.0就是缩小版的新型城市,产业园既承担着区域经济和产业的主要聚集区,又是一个城市的缩影,还是一个城市影响力所在。产业园区从最初的单一生产型园区,再到逐步规划发展成集生产、生活、商务、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新功能区。
产业园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
资源集聚功能:产业园区凭借其与老城区的比较优势,能够使分别掌握在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各类资源集聚在一起,协同发挥作用。资源的集聚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集聚、财务资源集聚、物力资源集聚、信息资源集聚、组织资源集聚、政策资源集聚等方面。
企业孵化功能:产业园区具有对新技术成果、科技小企业及科技创业者的孵化培育作用,并使其逐渐成熟起来参与市场竞争的功能。产业园区在创业之初,其科技功能主要起孵化器的作用,其孵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产品孵化和企业孵化两个方面。
技术渗透功能:产业园区的渗透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新技术向相关产业渗透;新技术向社会其他领域如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领域的渗透。
示范带动功能:产业园区在技术产品、技术工艺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创新将对区域外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产生积极影响和带动作用。
外围辐射功能:产业园区的辐射功能主要表现在:首先通过向传统企业转移产品,提供先进设备等方式促进地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其次能促进地方商业、交通、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机会。
德州谷川高科产业园作为谷川高科首批产业地产项目,位于德州市陵城区东外环以西,天衢东路以北,毗邻运河开发区。园区总投资10亿元,占地240亩,重点招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
当前天衢新区产业园进驻企业火爆,政策扶持等各方面孵化发展迅速,中旺产业发展集团作为其中主运营招商单位,欢迎各位投资人、企业老板到德州天衢新区调研考察,中旺将全程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政策引导。